陕北红军游击队的创建和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3-03 16:06  阅读量:    字体【

陕北红军游击队五支队诞生地旧址绥德南区王家沟村。

1931年春,中共山西省委在山西孝义县楼底村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9月,因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西渡黄河。8日,至安定县,中共安定县委书记马文瑞派人加入。又在收编了商贩武装后,改编为陕北游击支队,有300余人,大队长阎红彦。10月,进入南梁地区并与南梁游击队会合。次年1月,两支游击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

19323月,刘善忠、高朗亭在清涧淮宁湾收缴了地方民团的枪支,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延川县游击队,队长刘善忠,政委高朗亭。418日,延川县游击队改称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高朗亭任队长兼政委。101日,中共陕北特委将其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队长高朗亭,政委艾龙飞。

19334月,第九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队长强世清,政委李成荣。11月,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一支队分散隐蔽。次年38日,谢子长在安定县刘家圪公式重新恢复红一支队。918日,红一支队与八支队在安定崖窑沟合编为陕北红军独立师第一团。同时,陕北特委新建了红一支队和八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

193385日,中共陕北特委委员崔田民在清涧王家山主持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罗永宽、王聚德、白雪山先后任队长,政委高朗亭,有10多人。次年114日,陕北特委在清涧东区小马家山将红二支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二团。同时,组建了新二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

193310月,中共神木南区区委在神木尚家岊村组建了神府特务队,队长李成兰,政委王兆相。117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有20余人。次年9月,红三支队在神木一区王家庄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三团。10月,建立了新三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

1933年12月30日,中共陕北特委派张达志、马佩勋等在吴堡樊家圪坨组建了抗日义勇队,队长薛俊山,政委马佩勋。次年2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队长薛俊山,政委马万里,有60余人。1935年3月,红四支队部分人员与红五团南下编入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第三团。剩余的部分人员编入陕北游击队第二五纵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五支队

1934年初,崔正冉和王子文在绥德南区王家沟组建了游击队,4月,经陕北特委批准,在此游击队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五支队。崔正冉、尉国占、张家修先后任队长。次年3月,主力编入陕北游击队第二五纵队,留30余名队员以五支队名义继续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六支队

19345月,中共佳县县委令曹世华筹建游击队。不久,特委派来老任和樊文德协助,6月成立了一个特务队,队长老任(名字不详),政委樊文德。随后,特委将特务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六支队。次年1月下旬编入吴堡独立五团。不久,成立了新六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七支队

1934年7月中旬,韩峰、赵展山等在府谷清水镇青春峁,建起煤矿工人武装游击队。9月,在游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七支队,队长兼政委韩峰,共20人。次年2月7日,七支队与红三团全歼国民党府谷县保安二团。战后编入红三团骑兵连。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八支队

19347月中旬,共产党员栾新春、贺吉祥等从安定石窑湾折可达民团哗变出来,在贺家湾成立临时八支队,队长栾新春,政委刘明山,副队长贺吉祥。725日,临时八支队在李家川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八支队(又称横山八支队),并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战斗。918日编入红一团后,特委在梨树台成立了新八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

193482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成立。队长高朗亭,政委王文良,副队长王保民。九支队主要负责巩固和扩大延安东北、延川西南北、清涧西南和安定东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支队

193410月中旬,谢子长奉陕北特委指示,调拓嘉祯、高步仁到安定杨滴哨村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支队。队长高步仁,政委拓嘉祯,有十三四人、六七支枪,主要活动在安定李家岔、涧峪岔和槐树岔(今属子洲县)一带。

19353月,西北军委将第一、第十支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纵队。纵队长高步仁,政委刘明山。10月,编入米西游击师。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一支队

1934825日,神府党组织指示陕北游击队临时五支队在神木高家堡成立。队长高永明,政委李万栋。10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一支队,队长刘德。次年1月,任命贾如胜为政委。主要活动在以新寨子为中心的区域内。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二支队

1934年秋,中共绥德五区区委负责人霍维德在梁家甲村组建赤卫队,队长梁凤鸣,副队长马景林。不久,陕北特委将赤卫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二支队,队长梁凤鸣,政委马龙飞。主要活动在绥德梁家甲、深沟、前后坪、孙家坬、郭家坪一带。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三支队

19345月,靖边沙庄组建大刀队,队长李应祥,有20余人。6月,青阳岔成立赤卫军,队长汪德育,亦有20余人。9月下旬,谢子长以两队为基础在青阳岔过峁村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三支队。队长王锦秀(后为王震川),政委贺树槐,副队长张四(张憨汉),有30余人、10多支枪。

19353月,西北军委将第八、第十三支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纵队。陈世恩、牛岗、王子长先后任纵队长,惠艾深、黄振邦、魏国良先后任政委。第三纵队主要活动于靖边、横山等地。10月,编入米西游击师。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四支队

1934年下半年,绥德县大部分已成为游击区或“半红半白”区域,只有北区和西区为国民党军及晋军盘踞。8月底,马明方协同六区区委,在北区土地岔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四支队,队长吴创业(后叛变),政委刘九官,有10多人。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五支队

1934年底,因受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米东苏区的特务队进入佳县南和吴堡。123日,中共吴堡县委策动薛家坬、火烧山国民党保安团兵变。25日,慕生忠将兵变武装与米东特务队合并,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五支队,队长薛英桂、政委慕生忠,亦称吴堡红十五支队。3月,米东县委书记郭文华将米东特务队调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米东第十五支队。队长高尚乐,政委白宝山。

19353月,西北军委将第四、第五、第六、第十四、第十五支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五纵队。郭玉人任纵队长,马万里、王再兴先后任政委。9月,编入战斗团。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一支队

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一支队在佳芦成立。队长王士杰,政委许培仁,有10多人。二十一支队主要活动在佳芦的秃尾河两岸、毛谷川和车会(通镇)以北一带。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二支队

19348月,陕北特委批准,陕绥边界的曹动之骑兵赤卫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二支队。红四团副团长吴亚雄任队长,曹动之任政委,有30多人,活动区域不变。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三支队

1935年春,经刘志丹同意,刘振华在安定黄家峁子村建立陕北省特务队。队长牛岗,政委刘振华,共10余人枪。8月,西北工委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三支队。主要活动在横山东部地区。10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米西游击师。


(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杜双楠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