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精神及当代价值的新认识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2-15 11:46  阅读量:    字体【

 [内容摘要]在和平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需弘扬南梁精神?这需要我们系统认识南梁精神的实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社会对包括南梁精神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误解。南梁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锐意进取、依靠群众,不怕牺牲的精神。新时期,南梁精神仍然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南梁精神、当代价值、新认识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谈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向全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当前,甘肃省内学术界及国内党史学界正从不同的角度对南梁精神开展挖掘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在和平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需弘扬南梁精神?这需要我们系统认识南梁精神的实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当前对南梁精神的误解。南梁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锐意进取、依靠群众,不怕牺牲的精神。新时期,南梁精神仍然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  南梁精神的实质

南梁精神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和彻底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实践精神,体现了以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陕甘边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南梁精神既是井冈山精神的延续,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梁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信念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公仆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观念;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南梁精神最本质的特征和精髓就是坚持和创新的革命精神,也正是这种革命精神才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指挥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可见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南梁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锐意进取、依靠群众,不怕牺牲的精神。南梁精神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体现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依靠群众,不怕牺牲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正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才使南梁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是引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  南梁精神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南梁精神是二十世纪前期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革命者,在党的领导和陕甘边群众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在陕西中部、北部和甘肃东部交界地区创建了一块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硕果仅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陕甘边区党组织、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和准确判断根据地的革命形势,适时制定和调整革命策略,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顺应中国革命规律,符合陕甘边实际的革命路子。” [2]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跟当时其它根据地的革命者一样,始终围绕“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而开展革命探索,为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南梁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3]这句话表达出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革命精神的继承也是这样。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不但以艰苦耐劳称著于世,同时又是一个酷爱自由、和平的民族,这不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持。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诞生并成长于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自然受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熏陶的影响。南梁精神的孕育和发展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渊源之中。

第三,南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发展、完善并领导陕甘边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实践是理论和认识的前提和基础,革命实践是革命理论和认识的源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的实践,没有后一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4]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与发展期,也由于受“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和干扰,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和代价。毛泽东提出过“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结论。正是在这些宝贵革命经验的引导下,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培育了南梁精神。南梁精神是陕甘边人民,甚至是全党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传统。

 

三、  新时代对南梁精神的错误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有人认为,包括南梁精神在内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已经过时,甚至有人以“告别革命”论来否定中国革命,还有人将包括南梁精神在内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与小农意识联系在一起等。显然,中国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受到了人们新思想、新观点、新价值观的挑战。这实际都是一些肤浅的认识,我们必须对此观点必须持批驳态度。

首先,时代主题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南梁精神没有过时,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告别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彻底否定暴力革命手段,肯定改良行为,其实质是反对革命,自然也否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南梁精神虽然源于战争与革命年代,但它自身也恰恰是为了消除战争,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也正是这一精神的继承价值之所在。

其次,尽管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发生了变化,但南梁精神并没有过时,南梁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它也是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的反映。历史任务还没彻底实现,反映历史任务的南梁精神的价值也不会改变。我们不能割裂革命和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无疑是一次重大的革命性巨变; 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美与发展,这无疑是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的。陕甘边革命与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实质是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本身就是南梁精神中所蕴涵着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等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在向前推进,但南梁精神并没有过时。陕甘边革命斗争时期,以刘志丹、谢之长和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学习、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勇于和“左”右倾错误思想进行斗争,才推动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已经由邓小平理论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到科学发展观时期。南梁精神没有过时,因为它一直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因为南梁精神蕴涵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四、  南梁精神的时代价值

南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南梁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首先,弘扬南梁精神,可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必须继续弘扬老区精神,形成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从而坚定不移地把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年以刘志丹、谢之长和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5],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保存了一块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现在我们弘扬南梁精神,就必须在科学理想和信念的引导下,结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我们伟大事业的不断向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是近三十多年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可靠保证。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没有别的任何思想和理论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遵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要求,弘扬南梁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坚信理想的认同和信仰,从而增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弘扬南梁精神,可以不断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必然受制于人,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必然走向衰落。南梁精神就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没有敢闯新路的决心和魄力,就不会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后期“硕果仅存”的地位和价值。弘扬南梁精神,就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内在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是根本;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南梁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不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抗震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就必须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民族的自主创新都离不开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任何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依照其他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我们要遵循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程序和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既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更事关我国长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也正是靠自主创新,才使这个民族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第三,弘扬南梁精神,可以始终保持和发扬党艰苦奋斗的关荣传统。艰苦奋斗作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思想境界,艰苦奋斗更是一种不畏艰苦,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新时期提倡艰苦奋斗是树立一种反对奢华浪费,追求自然,崇尚简朴,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艰苦奋斗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是对立的生活理念。当代社会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要理解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并不是一提艰苦奋斗就是要人们回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那种艰苦生活条件中去,而是要继承艰苦奋斗的本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人均资源、收入较低的状况并没取得彻底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的精神不但不能抛弃,而且要继续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后,她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比没有执政前难难度大得多,风险也大得多。从一定意义上说,执政党在和平时期执政时间越长,执政风险就越大,容易产生居功自傲,骄奢淫逸的思想和作风。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和发扬南梁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这既立足于中国国情,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

第四,弘扬南梁精神,是新时期继续发扬群众路线的思想保证。依靠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南梁精神的重要内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关键是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拥护。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在于脱离群众,这既是历史经验,更是现实的启迪。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无论是王朝、帝国的覆灭,还是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大党的下台,人心向背是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比如在一些抗击特重大自然灾害的行动中,党员干部往往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但另一方面,我们党内特别是在党风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浮报虚夸、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党风问题比起社会主义建设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都要严重得多,如果我们继续放任这些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群众的失望,最终会严重损害党群关系。所以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要继续弘扬南梁精神,继续发扬群众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一步突出党的群众路线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2] 张智全等,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历史必然性[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2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76.

[5] 刘治立,论南梁精神[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2),132.

 

李兴平: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理论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