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李纪丹亲属向西北局纪念馆捐赠革命文物”的活动(二)

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获赠“贺龙用过的手枪”

来源:延安日报社  作者:  时间: 2019-06-04 11:02  阅读量:    字体【

6月3日上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多功能厅内,原同官县南区联保办公处主任李纪丹外孙李增民将一把贺龙元帅用过的手枪,捐赠给了该纪念馆。

在李纪丹亲属向西北局纪念馆捐赠革命文物仪式上,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缓缓打开用红布包裹着的手枪,由李增民将手枪交到西北局纪念馆主任汪成军的手中。随后,汪成军向李增民颁发了收藏荣誉证书。

1646116800088043357.png

1646116807882035409.png

李纪丹又名李生发,是一个思想进步的国民党基层官员,他同情革命,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当红军向他提出帮助筹集粮草的请求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在很短的时间里为红军筹集了大批粮草。

李纪丹对红军的无私帮助和对革命的无限热情,使贺龙十分感动,专门邀请李纪丹到红二方面军总部做客。后来,贺龙把随身携带的一把手枪和一张名片送给李纪丹,并对李纪丹说:“等革命胜利了,全国都解放了,你可以拿着名片来找我。”遗憾的是,两人分别后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但凝结在这把手枪中的友谊却恒久不变。新中国成立后,李纪丹把贺龙送给他的手枪视若生命,精心保管,晚年他把手枪传给女儿,女儿又把手枪传给了儿子李增民。

(记者 贾志敏 孙艳萍 通讯员 张冬雪)



1646116905406004118.png

李纪丹(济丹、吉丹)(1909-1983),又名李生发,同官县黄堡镇凤凰村人,在兄弟姊妹6人当中排行老三,自小聪明伶俐,颇得在同官县政府任职的外爷杜发林喜爱,时常教他断文识字,并出钱让他到同官第一高级小学校上学。李纪丹在同官“一高”读书时,同官党组织创建人之一的韦思贤是他的国文老师。

1934年同官县同阳区成立“梁塬乡联保”,李纪丹作为同官县“保甲户口编查委员会”遴选的“乡望素孚者”,被同官县政府委任为梁塬乡联保主任。梁塬乡联保办公处设在王家匾(今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原“忠增社”社仓,门首悬挂“梁塬乡联保办公处”木牌(牌长二尺,宽四寸,厚五分)。当时凤凰村和梁家塬、韦家塬、王家匾、土桥子、长畛里同为一保。

1937年2月,红二方面军领导机关移驻陈炉镇,时任梁塬乡联保主任的李纪丹多次前往陈炉拜见贺龙,聆听教诲;并多方奔走,积极为红军筹借粮草,受到贺龙赞许和奖励。1939年,宋任远担任中共同官工委书记期间,曾在李纪丹舅舅杜太成开办的黄堡阳泉沟煤矿住过好些日子,李纪丹和宋任远多有交往。

1939年梁源乡联保撒销,卸任联保主任的李纪丹以看阴阳为名,多次通过国民党封锁线,向边区运送物资,有次返回时,遭遇国民党特务搜查,发现携带有边币,遂以“通匪”罪名,被关押在同官县政府看守所,经时任同官县财政局长王蕴章斡旋,家人卖掉家中大部分土地和仅有的一匹骡子,才将他保释出来。

李纪丹写的一手好字,算盘也打的好,临解放前一直在黄堡阳泉沟煤矿当会计。1947年驻黄堡镇李家沟的国民党38军搜索连抓冯永实的消息被张晏龙获悉后,张晏农一大早赶到阳泉沟煤矿,派李纪丹给地下党员韦树善送信,让韦树善通知冯永实,使冯永实得以安全转移。1948年初,西北野战军四纵在耀县石柱、柳林、瑶曲一带修整期间,四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闫揆要委托冯永实为部队采购粮食,李纪丹协助冯永实为四纵采购小麦3000余斤,并保存有部队打的几张收条,收条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抄家时丢失。

李纪丹和妻子杜秀云膝下女儿3人,大女李凤英,二女李春凤,三女李秋凤,小名多多。3个女儿中唯小女儿李秋凤最为李纪丹疼爱,他亲自为李秋凤选定婆家,择石柱克坊村李如荣(小名李长出,曾任克坊村党支部书记30余年)为婿;1970年李纪丹在接受劳动改造期间,将收藏多年的贵重之物托付前来耀县药王山探望的李秋凤保管。

(根据2019年11月4日、5日走访李聚仓、杜发英、李思富、王全林、赵志林、杜百龙、李增贤、李增民谈话内容及参考民国版《同官县志》、张晏农口述、秦风岗整理的《回忆冯永实同志》、梁炜著《难忘故乡》、王全林文章《父辈往事》中相关内容整理)

李聚仓,91岁,今耀州区董家河镇凤凰村村民。

杜发英,83岁,今耀州区石柱镇克坊村人、复转军人、退休前为石柱信用社主任。

李思富,94岁,今耀州区董家河镇凤凰村人、老游击队员。

王全林,70岁,今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村民,王蕴章叔伯侄子。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王朝模家谱》中有其撰写的《父辈往事》等纪念文章

赵志林,81岁,今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杜家塬村村民。

李增贤,65岁,李纪丹二哥孙子,过继李纪丹顶门户。

杜百龙,67岁,原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杜家塬村党支部书记,杜发林重孙、杜太成之孙、李纪丹表侄。其哥杜怀儒曾任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

李增民,56岁,铜川市公安局耀州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李纪丹外孙、李秋凤之子。

张晏农(1919-2011),今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李家沟人,曾任中共同官工作委员会委员、黄堡地区地下党负责人。解放后黄堡区公署首任区长。

梁炜(1930-2014),曾用名梁汉超,笔名秋实,今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梁家塬人,离休前曾任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兼监察室主任(副厅级)。著有《征途》、《难忘故乡》、《故园文集》等。



张亚东在“贺龙送给李纪丹的手枪”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1646117044049054614.pn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延安开幕的前夕,我们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举行“贺龙送给李纪丹的手枪”捐赠仪式,具有特殊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中形成的,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天的捐赠仪式就是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生动表现。

1937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贺龙、关向应的率领下到达渭北的同官、富平县一带,红二方面军总部就设在同官县陈炉镇第二高级小学。当时,西安事变刚刚和平解决,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建立,为了让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更多地了解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贺龙和红二方面军将士,常常深入群众,结交各方朋友,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期间,贺龙结识了同官县南区联保办公处主任李纪丹。

李纪丹是一个思想进步的国民党基层官员,他同情革命,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红军十分友好。当红军向他提出帮助筹集粮草的请求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又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走,在很短的时间里为红军筹集了大批粮草。李纪丹对红军的无私帮助以及表现出的对革命的无限热情,使贺龙十分感动,专门邀请李纪丹到红二方面军总部做客。俩人成为朋友后,经常走动,相谈甚欢。贺龙曾邀请李纪丹参加红军队伍,但因李纪丹家庭原因无法脱身。后来,贺龙把随身携带的一把手枪和一张名片送给李纪丹,并对李纪丹说:说:“等革命胜利了,全国都解放了,你可以拿着名片来找我。”遗憾的是,俩人分别后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但凝结在这把手枪中的友谊却恒久不变。新中国成立后,李纪丹把贺龙送给他的手枪视若生命,精心保管,晚年,他把手枪传给女儿,最后,他的女儿又把手枪传给了儿子李增民。

大家知道,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的前身,因此,西北根据地的创建者对陕甘宁边区以及长期在延安生活战斗的同志怀有十分特殊的感情。他们的后代延续了这种感情,先后成立了黄土情联谊会和延安延水情公益促进会,在挖掘史料、传承革命精神的同时,为延安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出生在延安,延河水和黄土地上的小米养育了我,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人和事、对延安的发展变化一直保持着格外的关注。李增民小时候经常听外爷和外婆讲他们和贺龙军长的故事,后来又给王兆相、王耀南、张爱萍三位将军当过警卫员,这些经历使李增民对革命先辈充满了敬意,因此,他积极参加了延安延水情公益促进会的活动。今年3月,我和李增民等参观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后,李增民决定将他们三代人精心珍藏了83年的手枪捐赠给西北局纪念馆,用行动践行了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精神。

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载体。“贺龙送给李纪丹的手枪”是一件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它闪耀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光辉,闪耀着党和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人间真情。手枪展出后,必将在保护文物、传承历史中发挥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来自延安延水情公益促进会)


图片5.png




上一篇:  

下一篇: